购物时还价或杀价几乎是许多人购物的定律,无论价格的高低,多数人总是习惯与商家来回议价,即使是微小数字,也能从中获得一些杀价的乐趣。
买房子的金额高达数十万至上百万令吉,似乎更要用力杀价,毕竟一个回合下来少则可省1万,多则5万,何乐而不为,到菜市场购买青菜都希望多要一根洋葱,购买房子怎么可能不杀价呢?
基本上多数人都会这样想,但是这样的想法,是不是一个所谓的不变“定律”?
回归到杀价的源头,主要是因为你想购买,然后是想用比较少一点的钱买到手,达到“物超所值”的目的;所以应该要把你是不是真的很想要买下这个单位,当做前提来看待,再决定是否要杀价。
也就是说,如果是真的很想买,即便杀价不成,可能还是会买;如果没有那么想买,那就会杀多一点价,产生价格诱因,引发实际购买行动。